舆情关注:群体性事件舆情处置中舆情引导的七大要素
发表时间:2024-10-31 15:25:34
文章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
近年来,随着各种矛盾的不断交织,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而由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无论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还是对政府部门的工作都产生严重的干扰,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群体性事件时,由于缺少处置经验,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出现不当言语和行为,引发舆情危机的事件时有发生。对此,舆情研究中心汇总整理部分群体事件舆情引导经验,以期为后来者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严格区分事件性质,慎重定性。对待群体性事件区分对待,迅速查清事实真相,弄清引发事件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一般性矛盾和特殊性矛盾。对一般性矛盾引发的事件,处理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比如农民负担问题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对特殊性矛盾引发的事件,处置要决策果断,行动迅速,以免造成被动。
2、建立预警机制,预防和处置并重。处置群体事件,政府部门应整章建制,长期预防,全力处置。一要建立和完善群体性事件舆情处置预案,落实处置的快速反应力量。二要建立健全依法果断处置的机制,尽快平息事态,防止扩大蔓延。三要落实灵活的处置措施。不同的事件发展态势或不同阶段的变化制定不同的灵活处置方案。
3、明确责任,部门联动。对已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可以从三个方面协调处置。一是设立协调中心,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分头做好矛盾化解,警防一推了事。二是要统筹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优势,建立不安定因素排查化解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基层纠纷调解机构的作用。三是建立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群体性事件分析例会制度,定期对群体性事件处置结果进行反馈,总结经验,形成经验信息共享制度。
4、确定争取最大多数的处置原则。实践证明,处置好群体性事件,做好大多数群众的思想工作是解决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要尽可能的扩大与群众的接触面,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少发号施令,通过适当的感情投入,用真情换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5、确定主管部门、主管领导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原则。群体性事件涉及的人员多、影响大,处置过程中的每一个措施和决定都可能产生重大反映,现场决策者责任重大,而且一些重大决策要相当级别的领导才能决定,因此,群体事件发生时,领导者要及时深入一线,处惊不变,沉着应对,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和决定,迅速控制事态的发展。
6、适当启用谈判策略。处置群体事件时,难免会涉及到与群众的对话和谈判,这时,应对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适当启用谈判策略。一要善于肯定公众合理诉求意见。二要坚持原则,防止朝令夕改。三是要按相关程序依法协商解决。四要注意处理好维护稳定与群众利益、合法利益与非法利益、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从源头上有效地解决矛盾纠纷。
7、坚持依法处置原则,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但慎用警力。面对群众诉求,有事可能是暴力和无理诉求,相关处置部门都应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社会和谐为落脚点,认真做好善后工作。特别要慎用警力、警戒和强制措施,避免形成更深层次的对立,使事件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