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8182505

舆情监测 舆情处理 小红书运营 SEO优化

KNOWLEDGE/知识

分享你我感悟

您当前位置> 主页 > 知识 > 小红书运营

2025年4月食品餐饮行业敏感舆情事件榜

发表时间:2025-11-05 16:00:55

文章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前言

苗建信息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发布《2025年4月份中国食品餐饮行业主要舆情事件监测报告》显示,“甲亢哥长沙直播“文和友老板”被指霸座引争议”“央视新闻曝光旱厕边生产冒牌咖啡成本5元卖69”“上海人均3888元餐厅用大象粪便做甜品被立案调查”是本月舆情热度最高的三大事件。

『食品餐饮』第37期

作者丨苗建研究院

01

2025年4月食品餐饮行业敏感舆情事件

2025 舆情事件_餐饮行业敏感事件分析_食品安全舆情监测

02

2025年4月食品餐饮行业敏感舆情事件复盘

本月,食品安全、价格争议/消费权益是食品餐饮行业最热议的舆情诱因。

食品安全与违法问题:典型案例如“旱厕边生产冒牌咖啡”“大象粪便制甜品”“猪肉丸添加硼砂”,因涉及食品安全、触及法律红线,引发公众关注。

价格争议与消费权益:高价商品(如988元含水晶的饮用水)、价格差异(如和府捞面“差价刺客”)、充值卡跑路等事件,反映消费者对价格透明度、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敏感度持续提升。

01

甲亢哥长沙直播“文和友老板”被指霸座引争议

舆情热度:20,441篇

舆情指数:36.69

事件概述:

4月7日,网红甲亢哥来到湖南长沙文和友门店进行直播,在直播中,文和友联合创始人翁东华多次喧哗、强行挤入镜头中心,并要求与甲亢哥同座的重庆卤鹅哥林江让座,称:“我们都是做餐饮的,让我介绍一下,不然明天去重庆堵你!”网友认为其言语威胁、不尊重人。此外,甲亢哥明确表示对贝类过敏时,翁东华仍坚持推荐相关菜品,引发反感。

2025 舆情事件_餐饮行业敏感事件分析_食品安全舆情监测

(苗建信息舆情案例库-事件详情页面)

4月8日,文和友另一联合创始人杨干军回复媒体称:“不需要(回应),谢谢”被网友批“傲慢至极”,进一步激化矛盾。

事件发生后,文和友长沙门店两天内收到数千条差评,大众点评评分暴跌至3分左右,评论区充斥“哥布林服务”“价格虚高”“威胁顾客”等负面标签。部分网友甚至发起“拒绝文和友”行动。

4月24日,湖南文和友小龙虾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联合创始人翁东华宣布卸任董事职务。

苗建信息分析发现:

该事件本质是“高管个人行为不当”引发的品牌危机,暴露了文和友在高管治理、危机管理应对、顾客权益上的系统性漏洞。

冲突叠加与次生舆情:网红“甲亢哥”自带流量,直播形式具备即时性和互动性,冲突画面被实时传播,吸引大量网友围观。事件中争议性言行(高声喧哗、霸座、威胁同行、高管傲慢回应)迅速通过短视频社交媒体裂变扩散,形成病毒式传播。

品牌敏感性与公众期待落差:文和友作为现象级餐饮品牌,长期以怀旧文化、长沙地标为卖点,公众对其品牌形象期待值较高。创始人作为企业形象代表,其言行直接关联品牌口碑,不当行为极易引发“人设崩塌”的舆论反噬。

02

央视新闻曝光旱厕边生产冒牌咖啡成本5元卖69

舆情热度:5,468篇

舆情指数:32.21

事件概述:

4月8日,央视新闻报道有消费者报警称,怀疑在某网店购买的咖啡是假货。北京警方调查发现,该店铺售卖的咖啡和糖浆确系假冒,于是开始取证。来到造假窝点,警方吃了一惊:现场异味扑鼻,一箱箱散装咖啡豆堆放在旱厕周围;咖啡豆磨成粉之后,用手胡乱一抓放到袋子里包装;存放劣质糖浆的废旧矿泉水桶里,满是霉斑……

据嫌疑人交代,为了销售这些冒牌的咖啡产品,他们从2021年年初开始,在多个网购平台均开设了店铺,涉案金额巨大。他们以“从厂家拿货”“促销打折”的噱头售卖,售价不到官方网店的三分之一。目前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处理。

食品安全舆情监测_餐饮行业敏感事件分析_2025 舆情事件

(苗建信息舆情案例库-事件详情页面)

苗建信息分析发现:

该事件已从单一打假案件升级为 “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平台责任”复合型舆情危机。公众核心诉求并非单纯惩治罪犯,而是重建从生产到监管的全链条可信度。

食品安全恐慌:生产环境恶劣(旱厕周围堆放、霉斑污染)直接触及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底线,引发群体性愤怒与恐慌。

商家暴利引发公众愤怒情绪:产品造假成本极低(成本5-6元而售价69元)凸显商家牟取暴利,公众对消费欺诈的敏感情绪被放大。

信息透明度争议:媒体未曝光具体品牌,导致消费者陷入“无差别怀疑”,加剧对网购咖啡食品的信任危机。

电商平台信任危机:假冒商品通过主流电商渠道流通,暴露平台审核漏洞,公众对平台责任追究的呼声高涨。

短期内易误伤同业品牌:以“促销打折”“厂家直供”为噱头的低价策略,精准吸引相关消费群体,但事件曝光后引发“低价=假货”的标签化认知,可能误伤中小型咖啡品牌。

03

上海人均3888元餐厅用大象粪便做甜品被立案调查

舆情热度:12,788篇

舆情指数:31.32

事件概述:

上海闵行区一家名为Canopia的高端餐厅因使用大象粪便制作甜品引发广泛争议,目前因违反《食品安全法》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

该餐厅采用预约制,每周仅周末营业,每晚开放一桌12席,提供15道菜品,包括啃树叶、舔蜂蜜冰块、竹虫、酸蚂蚁等猎奇食材,以及争议性的大象粪便甜品“鲜花插在香粪上”。甜品原料为大象粪便经消毒干燥碾碎制成,餐厅声称旨在还原“雨林生态体验”。

餐饮行业敏感事件分析_2025 舆情事件_食品安全舆情监测

(苗建信息舆情案例库-事件详情页面)

苗建信息分析发现:

该事件本质是消费升级背景下,餐饮行业创新失控引发的社会信任危机。监测评论数据显示,72%的负面评论直指"金钱扭曲饮食文化",反映公众对资本驱动型创新的深度焦虑。

猎奇营销突破公众底线:以大象粪便为原料制作甜品,创造了"雨林生态体验"的营销话术,将"排泄物"与"高端餐饮"强行关联,突破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常规认知阈值。

阶级对立情绪:人均消费超3000元的高端定位与"吃粪便"的猎奇行为形成强烈反差,刺激公众对"畸形消费主义"的批判,形成"富人猎奇游戏"的舆论标签。

相关案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