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8182505

舆情监测 舆情处理 小红书运营 SEO优化

KNOWLEDGE/知识

分享你我感悟

您当前位置> 主页 > 知识 > 舆情风险点

舆情观察 | “炫富”等个人不当言行引发的舆情风险提示

发表时间:2024-10-22 15:39:39

文章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


实习生短视频“炫富”引发舆论风波


(一)事件概述

近日,中信建投证券因一名大一在校实习生发布的“炫富”短视频被卷入舆论风波。视频中,该学生自称“985大一投行实习的第一天”,展示了自己驾驶的豪车、打高尔夫等运动画面,以及进入中信建投证券公司的流程。视频中还出现了多个公司负责的客户项目资料截图等敏感内容。此事在26日引发广泛关注,并迅速冲上新浪微博、百度等多平台热搜榜,同时相关话题多次霸屏新浪热搜,引发舆论对当事人身份背景及中信建投乃至整个证券行业合规管理的质疑。当日,中信建投证券迅速回应,表示已责令终止研学,并问责有关责任人。当事人也回应称,网上流传的身份信息均不实,试图阻止舆论进一步蔓延。27日,中信建投证券再次回应,确认涉事实习生系违规引入,负责人已被撤职。

截至7月28日下午4时,相关事件共计传播约9.68万篇次。《人民日报》、央广网、《环球时报》等央级媒体及国际金融报等主流财经媒体均跟进报道,进一步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力,提升了公众关注度。


(二)典型意义

一是合规管理的重要性。事件暴露了中信建投证券在实习生引入和管理方面的合规问题。作为金融机构,严格的合规管理是确保公司运营合法性和客户信息安全的基础。本次事件提醒所有金融机构,必须严格遵守合规管理规定,避免因管理疏漏引发的风险。

二是隐私和信息安全的合规性。视频中出现了公司客户项目资料的截图,这不仅违反了公司的保密规定,也可能涉及法律问题。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员工和实习生的信息安全教育,确保公司和客户的信息不被泄露。

三是社会公平与阶层的流动性。事件中实习生的“炫富”行为引发了社会对公平和阶层流动的讨论。许多人质疑实习生的背景和获取实习机会的公平性,这反映了社会对机会公平和资源分配的高度关注。

四是企业形象与公关危机处理。中信建投证券在事件发生后迅速回应并采取措施,显示了其在公关危机处理上的反应能力。然而,事件的广泛传播和舆论的持续关注也说明,企业在处理类似事件时需要更加谨慎和透明,以维护企业形象和公众信任。

五是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影响。事件通过短视频平台迅速传播,说明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强大影响力。企业在新媒体时代需要更加注意管理和监督员工的言行,避免因不当行为引发负面舆论,波及公司声誉形象。

(三)应对处置

一是以积极主动姿态介入事件处置。在事件发生初期,企业应迅速发布官方声明,表明已注意到相关情况,并正在进行调查。及时地回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舆论的紧张情绪。同时在初步调查结果出来后,企业应及时公布事实,澄清误解。例如说明实习生的身份背景、实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等。之后对事件进行全面调查,查明实习生的引入过程、管理漏洞以及责任人;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并公开处理结果,展示企业对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二是保持信息透明,与主流媒体保持沟通。在整个事件处理中,保持信息透明,定期向公众和媒体更新调查进展和处理措施,避免信息真空引发更多猜测。与主流媒体保持沟通,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避免误导性报道,逐步引导舆论向积极方向发展。

三是建立专项监测,实时跟踪舆情针对此事需要建立专项监测机制,实时监控舆情动态,把握最新舆论方向,及时应对新的舆情热点,避免舆情进一步发酵。

四是展示企业社会责任感,稀释负面影响。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公益行动、社会活动等展示企业社会责任感,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转移公众注意力。同时对冲负面舆情对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近年网络炫富舆情和及其造成的影响


(一)炫富舆情

近年来,炫富行为因其与社会价值观的潜在冲突,往往容易吸引网民的高度关注,成为网络流量的热点。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及其引发的舆情效应:如南方电网员工老婆为举报其丈夫违规行为引起企业关注以高调炫富吸引眼球、小红书博主晒90后老公收入证明月入超8万引发舆论对券商行业薪酬水平的质疑、深圳宾利女车主车位纠纷引发当地监管部门开展反腐调查、江西国控员工在朋友圈高调炫富秀权引发公众质疑、“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前局长孙女”北极鲶鱼”炫富引发舆论热议、“长沙女检察官自爆经商存款数百万引发公众关注和质疑”等案例所示,炫富行为不仅触发舆论的集体嘲讽,还有极大可能冲上热搜,推高舆论热度。

(二)炫富舆情的影响

在社会贫富差距较大的背景下,公众对炫富者的财产来源、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表现出高度敏感性,容易引发广泛讨论和批评。一方面,涉及炫富事件的企业往往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通过网民的内幕爆料、人肉搜索、发布评论等行为引起媒体的跟进报道,使舆情进一步升级,扩大了事件影响范围,导致涉事企业的声誉形象可能受到严重损害,公众信任度下降;同时媒体记者的采访也给公司带来严峻的声誉风险和公关压力,严重影响企业和机构的品牌价值。

另一方面,员工的炫富行为会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炫富舆情事件会引起监管对公司薪酬制度、廉洁纪律、人事选拔、信息安全、产品质量等各个方面的审视和调查,使公司面临着受到处罚的风险。监管部门还会根据舆论反应,对薪酬制度、合规管理制度等予以收紧,从而给公司经营和管理带来新的变量。

此外,炫富行为会降低关联方对公司管理能力的信任度。炫富事件会暴露公司在合规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漏洞,从而引起消费者、投资者、合作方对公司管理能力的质疑,从而给公司带来经营风险。

三、风险提示


近年来,炫富等员工及其家属个人不当行为引发的负面舆情频繁出现,给企业声誉带来了严重影响。除炫富类风险外,亦有多种类型的员工不当言行可能引发舆情风险。因此,公司内部需要高度重视员工行为规范,尤其是关注员工在日常工作及非工作时间的个人不当行为。

一是炫富行为。1.员工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展示个人财富,如豪车、奢侈品等,容易引发公众反感和质疑,特别是在社会贫富差距较大的背景下;2.员工晒出高薪收入证明或在公开场合谈论高薪,可能引发对公司薪酬结构和公平性的质疑,损害公司形象;3.员工亲属的以上炫富行为也有可能给公司带来声誉风险。

二是泄露公司机密。1.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涉及公司内部项目、客户资料等敏感信息,违反公司保密规定,可能引发法律风险和客户信任危机;2.未经授权发布公司内部文件或邮件截图,可能导致公司商业机密外泄。

三是不当言论。1.员工在公开场合或社交媒体上发表针对公司或同事的不当言论,可能损害公司形象和内部氛围;2.员工发表涉及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的不当言论,可能引发公众和媒体的负面关注,影响公司声誉。

四是不道德行为。1.员工涉及在公众场合或是社交媒体上发表性别或种族歧视言论等违背公序良俗的道德失范行为,不仅会受到社会批判,还会严重损害公司形象和信誉;2.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可能引发公众对公司管理和监督的质疑。

作为公司员工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时刻谨言慎行。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杜绝炫富、泄密等不当行为的出现,避免舆情危机的发生,共同维护公司的品牌形象和社会信誉。



相关案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