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8182505

舆情监测 舆情处理 小红书运营 SEO优化

KNOWLEDGE/知识

分享你我感悟

您当前位置> 主页 > 知识 > 舆情风险点

煽动的舆论与夸大的事实,谁在背后“带节奏”?

发表时间:2024-11-25 16:35:00

文章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

吃个饭,送朋友回家,然后被拍,被挂上网,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是近两天来南宁青秀区区长所遭遇的事情。

然后,“强占人妻”、“车内亲吻拥抱他人妻子”、“20分钟没下车”、“提裤裆系皮带”、“拍屁股”等流量关键词充斥网络,引爆眼球,冲上热搜。

官方通报未出,媒体先行定罪。事情正在调查,一切尚未尘埃落定,就那么迫不及待地要出来带节奏,现在的“流量饭”,就真的这么好吃吗?

即便从举报者拿出来的视频里面,哪只眼睛看到了这个区长系皮带的动作?又哪只眼睛看到了摸下属的屁股?更离谱的是,哪个网友怒了?

特别是某些主流媒体,当社会事件或公共议题出现时,没有保持起码的新闻媒体人应有的客观理性,没有做出实际的调查核实,而是跟着热点蹭流量,甚至“捏造热点”在网上撩拨拱火,诱发网友讨论,挑拨公众情绪与误导舆论风向。对于这些媒体,我就想问一句话:你们知道什么叫“强占人妻”吗?

突然想起了多年前的一起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几乎在公交车坠江的同时,各大网络自媒体平台便马上使用“女司机”、“马路杀手”、“逆行”等敏感字眼瞬间戳中网友的敏感点,“逆行”不仅违反交通规则,还反映出让人不齿的低素质,并一路拿捏流量密码造谣“拘留”,将“有罪”的帽子扣在了这位“女司机”头上,加上一些主流媒体和地方媒体的复制粘贴,铺天盖地的消息:女司机逆行,导致公交车坠江。

于是,都可以想象那些自媒体文章后面的评论是一出如何“壮观”的现场“审判”场景:什么高呼“女司机死全家”、“女司机道德沦丧”、“人肉女司机”。

好在警方的通报声称事故与这位女司机无关,及时还了这位女司机的清白。真相并不是女司机逆行,而是公交车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了女司机的车。那个时候,我都能想象那位遭遇突如其来横祸的女司机,自身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心灵要承受多大心理压力?

其实稍加生活经验的网友思考就能发现,跨江大桥上怎么可能逆行?警方通报尚未出来之前,为何网络整齐划一地向那位女司机进行口诛笔伐?那些片面、主观、愚昧、跟风,带着各种标签的自媒体和键盘侠又有什么区别?文字所见即为真相,用笔如刀,用语如匕,刀刀诛心。

同样,这几天从网络上看到的青秀区这位区长的舆情显示,“真相为重”正在变为“情绪为重”,纪委已经通报在核查中,事实真相未出来之前,谁都不知道事实,为何那些媒体,抓住一些细节大作文章,杜撰各种细节进行渲染,听起来“正义感”十足,实际上不过是制造噱头吸引流量罢了。

嘴上满口仁义,背后都是生意。对利益的追逐正是一些“节奏党”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不少言辞激烈、“引人入胜”的文章,很多时候只是吸引流量的“前奏”,等到“有缘人”入瓮,就可以通过背后的利益链条赚他个盆满钵满。所以他们会抓住一切可以炮制的话题,尽可能玩弄文字游戏将公众的情绪引向爆点。

还有的不良媒体,即便在打听不到真实的事实面前,又不想失去这波热点,便抓住了南宁纪委的通报,说什么为何不保护举报者的隐私而暴露其姓名?甚至一些主流媒体采访起了举报者:通报只写我的名字,我有点害怕。

看到这里,我其实只想说一句话:不是举报者早就用自己的真实姓名首先在网络上举报的吗?他害怕啥?他都可以置自己的妻子孩子家庭不顾,这样义无反顾的用自己的名字实名举报了,南宁纪委只是隔空回应了他的举报已经受理,这,有什么问题吗?

值得注意的也是我最担心的是,如果单纯地为了流量跟着起哄也就罢了,但是每当出现一些网络重大热点或突发事件时,总是时不时会看到“一只黑手”在试图一次次扰乱大众视线,一次次煽动民众情绪。煽动的舆论可能会通过夸大事实或者故意歪曲事实的方式,误导民众,使得公众对于国家和政府的认识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公众对于政府,对于国家的信任度。甚至那些别居用心的背后势力,就会及时地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制造社会纷争和政治敏感事件,干扰国家的社会稳定。

网络无界,行为有界。还是那句话,静待事实真相出来,不做盲目的跟风者。“万事不如公论久,诸贤莫与众心违。”每个人应当做的,就是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让“节奏党”寸步难行,让真相成为净化网络环境的最好的清洗剂,让真理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的最强音。


相关案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