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8182505

舆情监测 舆情处理 小红书运营 SEO优化

Case /案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您当前位置> 主页 > 案例 > 舆情警示

【舆情热点】死亡游戏流行校园引热议

据@央视新闻,近日,有学生家长反映,一种“死亡游戏”在校园流行。孩子在游戏后迅速晕倒,并曾发出尖叫,伴随满脸冷汗,直到第二天还头痛头晕。根据体验者描述,游戏步骤包括靠墙蹲下深呼吸、憋气,再由其他人按胸口,核心在于快速达到窒息缺氧的状态。医生介绍,“死亡游戏”压迫心脏、抑制呼吸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大脑的血液和氧气相应减少。严重者会导致意识丧失、全身脏器功能停止等,直接危及生命。这种游戏此前就曾在校园流行,始终难以完全禁绝。

舆情反应

一是担忧与警惕。网民对 “死亡游戏” 在校园流行深感担忧与害怕,如 “天呐,很危险”“太可怕了” 等言论体现了对游戏危险性的认识。同时,“扩散提醒:若看到孩子间出现此类动作,一定要警惕!” 的呼吁得到众多响应,表明公众对及时发现和制止这种危险行为的重视。一些有过类似经历的网友回忆起自己曾经玩过这个游戏,现在回想起来非常后怕,进一步凸显了游戏的危险性。

二是对教育的反思与质疑。部分网民对当前教育现状提出质疑,如 “现在的教育到底咋了” 表达了对教育在预防此类危险行为方面的不足的思考。“还是作业太少了” 则指出教育在充实学生课余生活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认为如果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可能就不会被不良游戏所吸引。

三是对游戏来源的疑惑及对校园安全的关注。网民们对 “死亡游戏” 的来源进行了广泛猜测,有人认为可能是短视频平台,如 “快手有传的”“一看就是慢脚传来的”“在抖音刷到过这种游戏” 等。同时,也有网民提出疑问 “这游戏哪来的,我们都没听说。怎么就流行起来了”“怎么传出来的,从根源找问题”。此外,网民们强调要保护好孩子,关注校园安全,如 “天呐好好管管吧”“校方有关部门必须严查游戏来源,坚决制止此类游戏在校园传播!”“真的要注意孩子们的在校安全,不要让这种游戏流行在校园里了” 等言论表达了对校园安全的重视。

风险研判

一是学生身心健康严重受损风险。“死亡游戏” 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学生参与其中可能导致生命危险。这种游戏通过压迫心脏、抑制呼吸使大脑血液和氧气减少,严重者会意识丧失、全身脏器功能停止。即使未出现极端后果,也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阴影和长期的身体不适。比如,经历过游戏后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同时,学生若因参与游戏受伤或出现意外,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二是教育公信力受损风险。校园本应是安全的学习场所,当 “死亡游戏” 在校园流行而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制止时,社会大众可能会对学校的管理能力和教育部门的监管力度产生质疑。家长可能会对学校的安全性产生担忧,从而影响对学校的信任度。这不仅会影响学校的声誉,也会使教育部门在社会中的公信力受到挑战。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减少,影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三是不良风气扩散风险。此类危险游戏在校园的流行可能引发其他不良游戏或危险行为的效仿和传播。学生们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一旦看到一种危险行为未被有效制止,可能会尝试其他类似的危险活动。这将在校园内形成不良风气,严重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同时,这种不良风气也可能蔓延至家庭和社会,对整个社会的青少年成长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工作建议

 一是全方位安全教育。学校应制定系统的安全教育计划,将危险游戏的防范纳入其中。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详细讲解 “死亡游戏” 及其他危险游戏的危害,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同时,邀请专业人士如医生、警察等走进校园,开展安全教育讲座,以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危险行为的后果。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与学校共同开展家庭安全教育,关注孩子的课余生活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二是严格网络管控。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短视频等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制度,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网络内容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清理和屏蔽与危险游戏相关的视频、图片和文字信息。对传播危险游戏的网络账号进行严厉处罚,提高违法成本。同时,网络平台应加强自律,设置青少年模式,对可能存在风险的内容进行过滤和提醒,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三是丰富校园生活。学校要致力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举办校园运动会、艺术展览、科技竞赛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和发展个性的平台,从而减少学生对不良游戏的兴趣。


相关案例查看更多